笪志刚:在东北口岸感受对俄合作新动向
2024-07-19 20:52:18
  • 0
  • 0
  • 0

“同江铁路口岸换装站的进出口货运量再创新高”“中俄双子城迎来双向奔赴旅游热”“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蓄势待发”“红旗汽车小镇成为对俄合作风向标”“两国元首签署新的联合声明,为中俄东北—远东合作带来更多商机”……这些都是近段时间以来笔者在各种课题调研过程中,目睹的同江、抚远、绥芬河、黑河、珲春等边境口岸城市深化对俄合作的最新动向。这些来自口岸通道、口岸产业、口岸经济的景象与氛围,既让人捕捉到地方交流助力中俄合作加快发展的大势所趋,也让人感受到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广阔前景,东北—远东合作的活力及潜力扑面而来。

中草药、食品、大豆、鲜活水产品、肉制品……绥芬河、黑河、同江和珲春等边民互市贸易商品进口、落地加工如火如荼,口岸人践行“买全俄卖全国、买全国卖全俄”的目标任务,这也催人回眸东北地区对俄经贸合作的发展演进。从“背包”到“倒包”,从“易货”到“现金”,从散货贸易到集装箱贸易,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跨境贸易到数字贸易,中俄地方合作形式和层级不断升级。从成立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以及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到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从批准《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到提出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两国机制合作不断丰富完善,也搅动东北地区对俄合作的一池春水。


2023年3月两国签署《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提出将在经贸、物流、金融、能源等八大重点领域开展双边经济合作。这无疑为未来进一步深化中俄东北—远东合作提供了指导,也成为推进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和全方位振兴的催化剂。

笔者在走访地方口岸企业和参加官产学研等座谈会的过程中感觉到,在巩固口岸物流、产业、人文等基础配套和合作氛围的同时,深耕中俄东北—远东合作还需进一步发挥地方优势,为口岸产业植入“新质”元素,让口岸通道惠及当地经济,不断推动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成为引领中俄东北—远东合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首先,要凝聚东北三省携手深化对俄合作的共识。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这就要求东北三省携手扩大对俄合作、确立对俄开放一盘棋思维,摸索口岸错位发展,打造专业化及特色化口岸经济。这不仅是东北地区对俄合作前沿优势的合力展现,也将为中俄东北—远东合作增添内涵,起到赋能作用。

其次,要充分利用中俄边境口岸城市作为开放前沿的优势地位。东北地区的对俄口岸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同江铁路大桥、黑龙江大桥等跨境通道,漠河石油管线、黑河燃气管线等能源进口设施等,都凸显着对俄口岸城市“从边陲变前沿”的定位转换,以及由此获得的开放前沿优势。

再者,要完善陆海空跨境物流通道的枢纽设施建设。从东北地区对俄合作的通道体系看,目前已经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索道、邮路等立体化格局。深化中俄东北—远东合作,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建设陆路通道、河海航道、能源管道等基础设施,推动东北和远东互联互通枢纽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形成跨区域性枢纽,为东北—远东多元合作开枝散叶。

另外,中俄两国还需在制度和规则合作、管理和标准对接等方面,为东北—远东合作的口岸经济带提供更多政策支持,部署更多便利举措。

一是亟需以制度合作保驾护航。经过50多年磨合发展,中俄之间高水平的地方合作越来越需要在制度性和机制性安排上进一步发力,尤其是要重视针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相互投资提供法律框架支持。二是亟需金融领域的创新支撑。获得有力的金融支持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因素,在当前复杂动荡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东北—远东合作企业和相关项目尤其需要丰富的一揽子金融创新支持。三是亟需打通俄方“最后一公里”的阻滞因素。与中国东北地区对俄合作口岸普遍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相比,俄方还存在对应口岸匹配度不够和枢纽口岸的现代化设施相对滞后等现象,现在亟需尽快补上这些短板。(作者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